近两年很流行研学旅行,做的好,当然对学生很有好处;如果掺杂进太多的利益,就会变了味儿。
研学如果认真做好,对学生是十分有益的。
研学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、有计划、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,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的结合,是通过旅行的方式达到“研学”的目的。
研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,寻找学习和社会的联系,开阔眼界,拓展思维,避免死学知识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其实古人就有“游学”的传统。像李白、杜甫这样的大诗人,都曾有过“十年读书、十年漫游”的经历,书读到一定的阶段,就要出门去游历,去社会这所大学中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学习。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一个真正的读书人,怎么能不关心社会呢?
研学有很多好处:换一种学习方式,激发孩子的兴趣;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……
还记得我当初上小学的时候,大概四年级吧,老师带领我们到离家不太远的巩义康百万庄园、宋陵杜甫陵园去参观过,对于一个连县城也还没有去过的小学生来说,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开眼界、长见识:康百万的奋斗和发家史、宋陵的石翁仲、大诗人杜甫一生的经历,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啊!更重要的是,我们从此知道外面还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,值得我们努力去发现。
研学如果掺杂进太多的商业元素,太过于追求利益,很可能会变味儿。
研学的红火,使商家敏感地嗅到了商机。旅行社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,有的旅行社和学校、课外辅导机构合作,将旅游项目进行简单包装,变成所谓的游学项目,而价格却比原来贵了许多。
一味追求利益,很多问题就出现了。
1.只有“游”没有“学”。
细看一些所谓“研学旅行”的行程单,你就会发现,这完全就是旅游行程单吗,只不过加入了几个参观大学、博物馆的景点嘛!学生要学什么?“学”和“旅行”相结合的点是什么?“学”的目标怎样达成?通过哪些形式和方法来“学”?看不出来。
这样的研学其实就是打着“研学”幌子的旅行。甚至一些机构会由于时间紧、游人多而缩短学生参观游览的时间,甚至放弃某个很有价值的参观点。
2.只有“讲”没有“研”。
一些所谓“研学”,把“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”当作了研学的核心,就是在参观景点时,由导游或老师讲解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,这样只不过是把课堂上的讲解搬到了景点而已。“研究性学习”的“研”体现在哪?研究的主题是什么?要达到怎样的研究目的?怎样组织学生研究?以怎样的形式去研究?需不需要提交研究报告?一点儿也看不出来。
结束语:
目前的研学项目还不够规范,设计和研发距离真正的“研究型学习”还比较遥远。未来的研学旅行市场会面临着发展与淘汰的双重选择。
真正的研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,具备相应的观察、思考、分析、总结能力,个人认为,初高中学生比较适合,小学生还不太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所以,家长不必盲目攀比,可以根据自己和孩子的需要选择研学旅行。
文章已关闭评论!
2025-01-11 18:01:08
2025-01-11 17:01:07
2025-01-11 16:01:04
2025-01-11 15:00:54
2025-01-11 14:00:52
2025-01-11 12:00:41
2025-01-11 11:00:42
2025-01-11 10:00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