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是刘禹锡写的。
唯有牡丹真国色是刘禹锡的诗,出处《赏牡丹》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。
全文如下:
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 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
译文如下:
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,但格调不高;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,却缺少热情。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,是最美的花,当它开花的时候,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。
作者简介:
刘禹锡(772-842)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,字梦得,洛阳人,自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,又自言系出中山。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。有“诗豪”之称。
刘禹锡贞元九年(793年),进士及第,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,为杜佑所器重,后从杜佑入朝,为监察御史。贞元末,与柳宗元,陈谏、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,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。
后历任朗州司马、连州刺史、夔州刺史、和州刺史、主客郎中、礼部郎中、苏州刺史等职。会昌时,加检校礼部尚书。卒年七十,赠户部尚书。刘禹锡诗文俱佳,涉猎题材广泛,与柳宗元并称“刘柳”,与韦应物、白居易合称“三杰”,并与白居易合称“刘白”。
哲学著作《天论》三篇,论述天的物质性,分析“天命论”产生的根源,具有唯物主义思想。有《刘梦得文集》,存世有《刘宾客集》。
“洛阳牡丹甲天下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为后人化用自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的诗句,原诗标题是《赏牡丹》,全诗内容为: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
译文
庭院前的芍药妖娆艳丽但是缺乏骨格,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。
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,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,惊动了整个京城。
注释
牡丹:著名的观赏植物。古无牡丹之名,统称芍药,后以木芍药称牡丹。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,但在唐前,已见于记载。
庭前芍药:喻指宦官、权贵。
芍药:多年生草本植物,属毛茛科,初夏开花,形状与牡丹相似。
妖无格:妖娆美丽,但缺乏标格。妖:艳丽、妩媚。格:骨格。无格指格调不高。
芙蕖:即莲花。
赏析
全诗颂牡丹,通过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来突出了牡丹的姿色。首句“庭前芍药妖无格”写芍药,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,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。第二句写荷花“妖冶无格”,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,清高洁净,但却冷艳寡情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“国色”,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。这短短四句诗,写了三种名花,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。
文章已关闭评论!
2025-02-19 16:00:50
2025-02-19 16:00:39
2025-02-19 15:00:43
2025-02-19 15:00:34
2025-02-19 14:00:55
2025-02-19 14:00:34
2025-02-19 13:00:42
2025-02-19 13:00: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