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百科 正文

清代青花人物花卉瓷器(每天一个器知识|永宣青花)

百科 编辑:admin 日期:2024-02-12 18:56:13 998人浏览

每天一个器知识永宣青花

永宣青花因其异域风格的造型、浓重明艳的呈色、超凡脱俗的纹饰,被后人赞誉为「发旷古之未有,开一代之奇葩」。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,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,令后世追慕不已。

所谓「永宣」,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朝代,而是指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御临的永乐、宣德年间。自永乐起,青花的装饰风格慢慢向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疏朗、简约的方向靠拢,景德镇青花瓷器重现辉煌,它与宣德朝一起,成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。

釉质肥润、胎骨轻薄的永乐青花给人以轻巧秀美的感觉,其花纹装饰以花卉、瓜果、龙凤及少量花鸟、人物为典型,大多疏朗秀丽,笔意自然,流行多留空白地的装饰,显得清新明快。

宣德青花则显得比较庄重,纹饰笔法苍劲、笔意豪放,多见神情凶猛的五爪龙纹,还有花卉、凤凰、海兽、鸳鸯、双狮戏球、松竹梅、人物故事等。以青花海水为地,衬托白色的龙纹,是宣德青花的一个特色,龙的鳞片以刻花的形式表现。由于传世数量少,故弥足珍贵。

宣德青花的釉面分为橘皮和亮青,橘皮纹顾名思义像橘子皮一样,釉面不平整,亮青釉则为釉水肥厚,白中闪青,特别是瓷器的底部和积釉处,多有一种淡湖水绿色。永乐青花中则不存在橘皮釉这种釉面。

清朝民窑青花特征包括:胎釉、青料、造型和纹饰

胎釉

清初青花瓷器胎体厚重呈灰白或灰**,瓷化程度较好,胎釉结合紧密,多数釉面呈鸭蛋青,透明度较差,光泽度不强,个别釉面有缩釉,大部分有酱口。

同时许多大件琢器底部不施釉,修胎也不太规整,盘碗底部厚重,口沿逐渐扁薄,圈足稍微向内收,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,还出现有泥鳅背现象,较光滑,底边还带有窑红即火石红。

青料

清初青花瓷器大部是使用国产浙料绘制,大致有青翠淡雅与灰篮等种,总体呈色稳定,少数趋于灰暗,也有一些青花晕散和纹饰模糊现象。

造型

清初青花瓷器多以生活用器为主,陈设器为辅,造型侧重于实用性,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,形制上还多具有明代古朴浑厚之遗风。

纹饰

清初青花瓷器的青花纹饰质朴自然,绘画一反已往单线平涂的方法,而是釆用多线平涂的技法,讲究匀称,疏密有致,相互辉映,粗犷豪放。

同时纹饰题材丰富,常见有动物纹、植物纹、山水图、博古图等,龙纹高大雄壮,矫健有力,有腾云驾雾之势,麒麟纹常和挺拨的巴蕉叶画在一起,相映成趣,而且蕉叶纹中常留白。

扩展资料

清代早期景德镇窑的瓷器生产,也像明代推行“官搭民烧”的制度,这不仅充分释放了民窑的生产潜力,调动了工匠的积极性,提高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。

而且由于当时官窑民窑相互影响,相互促进,无形中也刺激了民窑青花瓷器业的进一步发展,这也是清初青花瓷器生产以民窑居多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分享到

文章已关闭评论!